8.1 可刻 CD/DVD

8.1.1 概述

8. 1. 1. 1 可刻 CD (CD-R) 和可刻 DVD (DVD-R/+R) 已经成为多种音 频和音视频材料录制和发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 CD 和 DVD 目 前只是许多经济可靠的存储技术之一, 但由于许多原因, 比如易用 性和广为人知, 该存储格式仍然很受欢迎。CD 最初作为完美的永久 性载体进行销售; 但没过多久, 随着许多早期光盘的失效, 这种说 法难以成立。即使随着技术发展, 许多早期制造过程中的问题得到 了改善, 但仍不能保证永久性存储。事实上, 数字存档专家基本达 成共识, 不存在永久性存储的载体。相反, 在获取数据、将数据转 移到存储系统、管理和维护数据以及提供访问和确保所存储信息完 整性的这些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新的风险, 必须控制这些风险才能 确保数字保存和归档的益处得到实现。如果不能适当地控制这些风 险, 可能会导致数据价值和内容的严重损失。

8. 1. 1. 2 可刻 CD 和 DVD 通常被选为档案载体; 然而, 与其他存储方法 相比, 基于这种类型技术的存储系统发生故障的风险很高。具有 合适数字存储库管理软件的集成数字海量存储系统被认为最适合 数据的长期可持续存储。但是在有些情况下, 管理员也可能会决 定使用光盘进行存储。

8. 1. 1. 3 考虑到这些限制因素, 在遵守以下建议的情况下, 可以使用可刻 光盘作为可靠的短期存储载体。

8.1.2 CD-R 和 DVD-R 记录格式

8. 1. 2. 1 有两种不同的方法可以将音频和视频编码到可刻CD 和DVD 上, 一种是音频“流”, 另一种是数据文件。采用第一种方法时, 声 音以CD - DA 音频格式记录, 这就使得它们可以用普通的CD 播 放器播放, 或者编码到MPEG 格式的DVD 上, 这样的话可能不 是所有标准的DVD 播放器都能播放。独立的刻录机只能刻录这 些格式, 而基于计算机的设备(既) 可以以这些标准形式刻录 光盘。使用这些格式严重限制了在线访问的可能性, 而且选择此 方法可能会在下一次需要更换载体时产生迁移问题。不建议以长 期存储的目的刻录音频流。

8. 1. 2. 2 另一种方法是使用基于计算机的音频编辑系统录制文件, 并将该 文件写入CD - R 或DVD - R, 这是一种更可靠的方法。在 650 MB容量的CD - R 上, 可以刻录存储59 分钟的48 kHz、16 bit 线性PCM 音频文件, 或39 分钟的48 kHz、24 bit 线性PCM 音频文件。在4. 7 GB 容量的DVD - R 上, 可以刻录存储最长6 小时相同格式的音频文件, 因此建议以数据文件的方法刻录。鉴 于线性PCM (立体声交错) 的使用简单普遍, IASA 建议, 如果 选择可刻CD 和DVD 作为目标格式, 则应使用. wav 或者最好是 BWF. wav 文件(EBU Tech 3285)。

8.1.3 可刻性、可重写性、可擦除性和可访问性

8.1.3.1 CD- R、DVD-R 和 DVD+R 光盘是染料型可刻(一次写入) 光盘, 但不可擦除。CD-RW、DVD-RW 和 DVD+RW 光盘 是相变型可反复重写的光盘, 允许擦除早期数据并将新数据刻录 在光盘的相同位置上。 DVD-RAM 光盘是相变型可重写光盘, 经格式化可以随机访问, 非常像计算机硬盘。

8.1.4 可刻 CD 和 DVD 说明

8.1.4.1 CD-R 和DVD-R/ + R 采用从光盘中心向其周边以螺旋形运行 的微型凹槽存储数据。所有类型的CD/ DVD 驱动器均使用激光 束扫描这些凹槽。它们的差异在于激光束的波长不同: DVD 使 用的轨道间距较窄, 为 0.74μm, 而 CD 的轨道间距则为1.6μm。 DVD 还使用了新的调制和纠错方法, CD 则没有。

8.1.4.2 CD 和 DVD 的机械尺寸相同: 直径 120mm, 厚 1.2mm。但 DVD 由两个 0.6mm 厚的光盘黏合组成在一起。

8.1.4.3 CD-R 和 DVD+R 由三层组成: 透明的聚碳酸酯基材、染料层 和反射层。在 CD-R 光盘中, 反射层靠近光盘的标签一面, 其 脆弱的表面覆盖保护漆。DVD-R 的反射层位于两个聚碳酸酯层 的中间。在刻录过程中, 比读取激光强度更高的激光根据编码信 号“烧录” 有机染料, 留下一排微小的透明和不透明的区域, 沿光盘中的凹槽排列。所有的可刻 CD 和 DVD 均包含一个反射 层, 允许读取激光并从 CD/DVD 上反射, 且由 CD 或 DVD 重放 装置中的拾取传感器“读取”。虽然许多金属均适合用作反射 层, 但是只有两种在可刻 CD 和 DVD 上被广泛使用: 金或银。 刻录的染料槽与反射层联合对读取激光进行调制, 与注塑成型的 凹坑、台以及 CD-ROM 的反射铝层调制方式相同。

8.1.4.4 可刻光盘中使用的三种常用有机染料为花青、酞菁和偶氮染料。 在可刻 CD 中, 每种染料均会给予介质独特的外观, 这取决于采 用哪种金属制造反射层; 花青(蓝色) 染料在金介质上呈绿色, 银介质上呈蓝色; 酞菁(透明浅绿色) 染料在金介质上呈透明 状, 但在银介质上呈浅绿色; 偶氮(深蓝色) 染料已经发展成 深浅不同的蓝色, 原来是深蓝色, 但最近的超级偶氮染料是更明 亮的蓝色。因为在可刻 DVD 上所用的染料层非常薄, 所以可刻 DVD 上的染料类型不容易区分。然而, 可刻 CD 和 DVD 的制造 商会将关于染料类型的信息编码到聚碳酸酯层中。 CD 和 DVD 刻 录机使用这些信息来校准激光功率, 而且用户可以通过使用合适 的软件读取这些信息, 以便更准确地描述光盘自身各方面的信息。 这些数据可以由 ISRC 和 ATIP 代码查看器读取, 比如CD 介质代 码识别器(http://www.softpedia.com/get/CD-DVD-Tools/CD-DVD-Rip-Other-Tools/CDR-Media-Code- Identifiershtml)。 借助该工具, 用户可以查看染料类型、光盘制造商、容量、写入 速度和介质类型等信息。 Clover 公司还提供免费软件 ISRCView (http://www.cloversystems.com/ISRCView.htm), 该软件将在音 频、混合模式和增强版光盘上显示目录、控制代码和 ISRC 代 码。它比 CD 介质代码识别器提供的制造商信息要少得多。

8.1.4.5 可重写CD 和 DVD 以完全不同的原理运行。可重写光盘可擦除, 也可重写, 尽管次数有限。可刻录层采用锗、锑和碲制成, 使用 激光将表面加热到两个设定温度。较高的温度被称为熔点(约 600℃), 而较低的温度(约 350℃) 被称为结晶温度。将光盘加 热, 并控制冷却速度, 从而产生非结晶或结晶轨道区。由于反射 率不同, 这些区域将由读取激光解读, 像 CD-ROM 的坑/ 台结 构一样。早期的可重写光盘和驱动器只能以相对较慢的速度写 入, 并且采用第一代驱动器和标准进行编码和读取。最近的开发 成果可以更高速度将数据刻录到可重写光盘上。虽然之前的驱动 器也可以读取新式高速可重写光盘, 但只有最新一代的光盘刻录 机才能写入最新的光盘。

8.1.4.6 目前尚无人对 RW 光盘的中长期可靠性进行可靠分析。初步调查 表明, 含有编码信息的胶片层可能退化得比基于染料的 CD-R 更快 (Byers 2003:9), 但其他评论者则不同意此结论。从纯实 践的角度来看, 就资料保存目的而言, CD 和 DVD 可能存在较大 的风险, 因为它们可能被意外覆盖, 从而导致原始文件丢失。

8.1.5 光盘标准

8.1.5.1 遵守标准是确保光盘可以在不同制造商的机器上写入或播放的机 制。制造商有责任按照特定的标准制造光盘。然而, 这些标准并 不是针对载体寿命或可靠性制定的, 而仅针对格式交换制定。因 此, 在特定机器上刻录和播放的光盘实际上仅达到标准的最低 限, 甚至可能不符合适用的标准。因此, 尽管制造商负责制造光 盘, 但只有最终用户按照这些标准设定的参数进行适当的数字拷 贝, 任何信息存储介质才能达到潜在的使用寿命。仅仅技术达到 标准并不足以确保光盘达到最佳寿命。

8.1.5.2 以光盘和刻录机兼容性的问题为例, 说明存储在光盘上的数字信 息需根据标准产生。这些标准适用于刻录介质, 而不是重放和刻 录技术。 Philips 公司警告光盘刻录机制造商: “必须实施能达到 可接受结果的写入策略。” 然而, 这可以有多种理解, 导致不存 在统一的合规做法。 Philips 公司和 Sony 公司曾试图用制造商识 别码 (MID) 来解决这个问题。然而, 可刻介质的生产性质意味 着, MID 记录的唯一信息是光盘生产中使用模片的制造商名称。 因此, 它没有解决光盘和刻录机交互的问题, 这仍然是一个 问题。

8.1.5.3 可刻CD 的适用标准包括橙皮书第二部分中的“ CD-R 第一卷 CD-WO (一次写入 CD)”, 也被称为描述 1x、2x 和4x 标称 CD 速度的 CD-R 标准; 橙皮书第二部分中的“ CD-R 第二卷: 描 述速度高达48x 标称 CD 速度的多速 CD-R (可刻录 CD)”; 橙 皮书第三部分中的“ CD-RW 第一卷 CD-RW (可重写 CD)”, 即描述1 x、2x 和 4x 标称 CD 速度; 橙皮书第三部分中的“ CD-RW 第二卷: 描述4x 和10x 标称 CD 速度的高速 CD-RW (可重 写 CD)”; 橙皮书第三部分中的“ CD-RW 第三卷: 描述8x 和 32x 标称 CD 速度的超速 CD-RW (可重写 CD)”; 相关标准还 有绿皮书《光盘交互全功能规范》和白皮书《视频 CD 规范》, 以及其他专有 CD 格式的标准。

8.1.5.4 适用于可刻 DVD 的标准包括 “ISO/IEC 16824:1999 信息技 术——— 120mm 可重写 DVD 光盘 (DVDRAM)”; “ISO/IEC 16825: 1999 信息技术———120mm 可重写 DVD 光盘 (DVD-RAM) 的外壳”; “ISO/IEC 17341:2004 信息技术———80 mm (每面1.46 GB) 和120 mm (每面4.70 GB) 可重写 DVD 光盘 (DVD+RW)”; “ ISO/IEC 17342:2004 信息技术———80mm (每面1.46 GB) 和120mm (每面4.70 GB) 可重写 DVD 光盘 (DVD-RW)”; “ISO/IEC 17592:2004 信息技术———120mm (每 面4.7 GB) 和80mm (每面1.46 GB) 可重写DVD 光盘 (DVD-RAM)”; “ISO/IEC 17594:2004 信息技术———120mm 和80mm DVD-RAM 光盘 (DVD-RAM) 的外壳”; “ISO/IEC 20563: 2001 信息技术———80 mm (每面 1.23 GB) 和 120mm (每面 3.95 GB) 的可刻DVD 光盘 (DVD-R)”; “ISO/IEC 16969: 1999 信息技术———使用+ RW 格式的120mm 盒式光盘的数据交 换———容量: 3.0 GB 和6.0 GB”; “ ISO/IEC DTR 18002——— DVD 文件系统规范”; “ISO/IEC 13346, 可刻/ 可重写卷和文件 结构 (ECMA -167)” 和“DVD+R - 可刻光盘, 4.7 GB, 刻 录速度高达4x (ECMA -349)”。

8.1.5.5 这些标准是5.6.2 节中所述标准的补充。

8.1.6 系统说明、复杂性和成本

8. 1. 6. 1 如第2 章所述, 几乎所有近几代的计算机都具有足够的能力来处 理大音频文件。在满足第2 章规定的与音频数据转换和获取设备 相关的所有系统标准的前提下, 运行此类系统的难度和所需的专 业知识水平与操作台式计算机基本相当。有许多符合规定标准的 可靠CD 和DVD 刻录程序可用。

8. 1. 6. 2 刻录机(驱动器) 是生产可刻CD 或DVD 所需的唯一辅助设备。 可将驱动器安装在计算机机箱中或与计算机单独相连。驱动器根 据各协议(例如: 内部驱动器用IDE 和SCSI, 独立连接用火线 或USB) 与计算机通信。有些驱动器可制作出相较于其他驱动 器误码率更低的CD - R 和DVD - R, 因此工作人员应负责在购 买前对光盘刻录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见8. 1. 9)。

8. 1. 6. 3 凭借其系统复杂性低、技术可用性高以及介质价格低廉等特点, CD - R 和DVD - R 在声音档案馆中广受欢迎。但是, 如第6 章 所述, 如果分摊到整个馆藏(即使是较小的馆藏), 使用可靠数 据存储系统的成本(比使用CD - R 和DVD - R) 将更低。

8.1.7 光盘和驱动器兼容性

8.1.7.1 在将数据刻录到可刻、可重写 CD 和 DVD 时, 可能存在光盘和 驱动器之间的兼容性问题。通常会出现在特定驱动器上制作的光 盘产生质量极差的副本或无法在其他驱动器上读取的情况。针对 该问题的测试显示, 故障率可能非常高。国际标准化组织项目 《电子成像———光介质存储信息的分类和验证》 (ISO NI 78) 可 以解决驱动器兼容性的具体问题。

8.1.7.2 性能较差可能涉及诸多因素: 早期驱动器的激光功率不能适应 新出现的各类光盘; 为染料型光盘设计的驱动器通常无法读写 可重写光盘; 软件问题、零件老化(尤其是激光器) 以及装配 不当均可能导致不良后果; 编码到聚碳酸酯基底层的校准信息 不一定非常精准。但是, 即使考虑到这些问题, 大量出现的问 题也只能解释为技术不兼容。各设备制造商对光盘读取标准的 实施略有不同, 光盘质量也有差异, 这意味着在光盘和驱动器 不兼容的情况下, 特殊组合可能导致某一品牌光盘或某一批光 盘出现故障。

8.1.7.3 为了确保驱动器和光盘兼容, 建议用选定的驱动器对各品牌质量 可靠、声誉良好的光盘进行刻录, 并对这些光盘进行测试, 以确 定错误级别。以下章节将进一步讨论。

8.1.8 光盘选择

8.1.8.1 共有三种基本类型的染料可用于一次写入光盘, 即酞菁染料、花 青染料和偶氮染料。酞菁染料光盘制造商宣称相较于其竞争者 们, 他们的产品使用寿命更长。虽然不是全部初始测试, 但是部 分测试支持该观点。一些制造商将偶氮染料用于光盘, 宣称这些 光盘可长期存档。花青染料是为光盘记录所开发的第一种染料, 大部分制造商通常认为其预期寿命 (LE) 较短。染料类型虽然 重要, 但这仅是用于决定介质寿命的其中一个元素。

8.1.8.2 制造商为了比拼更快的刻录速度和更高的记录密度, 导致他们在 染料层中使用不同的染料量, 这是可刻光盘长期故障的影响因 素。刻录速度已从 1X 增加至 52X 并且仍在继续加快中, 而 CD-R 记录密度已从 650MB 提高至 800MB。应当注意的是, 高 刻录速度光盘使用的染料更少, 这表示预期寿命较短。 DVD-R 当然使用较少的染料, 因为写入可刻录 DVD 时的数据速率比 CD-R要高得多。

8.1.8.3 但是, 这不仅仅是降低速度的问题; 如果染料层密度较大(为 低速写入优化) 的光盘以较高的速度写入, 那么其误码率将更 高。虽然制造商标注了最大刻录速度, 但以最大刻录速度写入 时, 不会达到应有的效果。制作的光盘以最佳写入速度能获得 关于性能的最佳技术测量。最好使用可靠的光盘检测仪进行试 错法测量, 确认最佳写入速度。通常, 在高密度染料层光盘中 以大约 8X 速度写入会获得最佳结果。

8.1.8.4 在最理想的情况下, 空白可刻 CD 和 DVD 介质的质量也各不相 同。可刻 CD 和 DVD 制造工业已成为薄利多销的市场。可刻 CD 和 DVD 制造设备越来越小、越来越廉价、越来越独立。因此, 适用于优质市场的可靠数据载体, 其生产已被可刻 CD 和 DVD 制造商所取代, 制作适用于低成本市场的可刻 CD 和 DVD。

8.1.8.5 事实证明许多著名品牌的光盘由乙方制作并重新包装出售。 可刻CD 或 DVD 制造商能够通过染料、反射层以及高成本的 聚碳酸酯基材降低价格或控制质量。通常建议采购值得信赖 品牌的可刻 CD 和 DVD; 但是, 测试证明, 即使是这些品牌 的光盘, 它们的合规程度也不同。所以, 建议负责人或机构 必须坚持选择公布其进口商或制造商的供应商进行交易, 这 类供应商能够与制造公司相关技术人员进行联系。应当退回 不符合下文所列标准的光盘。

8.1.8.6 在没有高精度分析仪的情况下, 确认最佳质量介质较为困难 (Slattery et al., 2004)。在大部分实际情况中, 必须在测试前 刻录光盘。一些质量极高的 CD 和 DVD 测试设备能分析空白 光盘, 但是大部分测试是先刻录测试信号, 再分析结果。 “ISO 18925: 2002”、“AES 28 - 1997” 或“ ANSI/NAPM IT9.21” 规定了用于确定CD 预期寿命的标准测试方法, 而 ISO 18927: 2002/AES 38 -2000 是根据温度和相对湿度对可刻 光盘系统的影响来评估预期寿命的方法标准。由于温湿度老化 试验并不总能产生明确的结果, 其他方法会重视可刻染料光盘 对曝光和老化的敏感性, 一些制造商进行了该方面的测试。但 是, 尚未有相关标准 (Slattery et al., 2004)。

8.1.8.7  光盘选择总结

8.1.8.7.1 根据市场调查, 购买一系列优质光盘。

8.1.8.7.2 每种类型均购买至少两张(虽然价格不一定作为指标, 但是始终记住相较于数据价值, 即使是最昂贵的光盘也是便宜的)。

8.1.8.7.3 在受控条件下, 在每张光盘上都刻录一些数据。

8.1.8.7.4 测试光盘是否按照本指南中的规范执行。所有光 盘必须超过推荐的质量标准(见表1)。

8.1.8.7.5 在各种写入速度下进行测试。

8.1.8.7.6 考虑光盘和刻录机的兼容性: 不同的刻录机产生 不同的结果。

8.1.8.7.7 选择三个最佳光盘(至少包括两种染料类型, 即 酞菁染料和偶氮染料)。

8.1.8.7.8 在三个选定光盘上刻录完全相同的数据。

8.1.8.7.9 确保购买与测试光盘样本完全一致的光盘。

8.1.8.7.10 每购买一批光盘, 都应进行测试。

8.1.9 错误、预期寿命、测试与分析

8.1.9.1  定期进行综合测试是了解数字藏品状况的唯一方法。这一点怎 样强调都不为过; 使用 CD-R 或 DVD-R/+R 作为档案载体的 藏品必须配置可靠的检测仪。大部分重放设备的纠错能力可掩 盖恶化状况, 直至错误无法纠正。在到达该点时, 所有后续副 本都会出现不可逆转的缺陷。另外, 综合测试机制基于数字归 档中的已知目标和可测参数规划最佳保存策略。在记录完好的 数据档案中, 元数据将记录所有对象的历史, 包括错误测量和 任何重要的纠正记录。

8.1.9.2 CD-R 或可刻 DVD 的预期寿命各不相同。对于大多数最终用 户, 当驱动器不再辅助再现记录在光盘中的数据时, CD-R 或 DVD-R/+R 的使用寿命即将到期, 但是由于驱动器不受标准 所限, 在一个驱动器上不能播放的 CD/DVD 在另一个驱动器上 可能播放得很顺利。存在大量相关示例。《光盘 (CD-ROM) 预期寿命———基于温度和相对湿度影响的评估方法》 (ANSI/NAPM IT9.21-1996) 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讨论。或者, 一些标 准和供应商规定了可接受的块错误率 (BLER)。BLER 是指超过 10 秒的测量周期中, 以标准数据速率 (1×) 回放, 在 CI 解码 器(见 ISO/IEC 60908) 的输入处每秒测得的错误块数量的平均 值。 ISO/IEC 10149 和 ANSI/NAPM IT9.21-1996 标准或红皮书 标准规定最大块错误率为 220。将通用数据刻录在CD 的标准 (也称作黄皮书标准) 规定 BLER 为 50。对于数据而言, 黄皮书 规定的较低的块错误率至关重要。

8.1.9.3 研究显示, 在确定 LE 时, 仅使用 BLER 不是非常有用的措施, 这是因为有缺陷的光盘也会显示 BLER 远远低于 220 或事实上低 于50。必须测量其他测试数据, 包括 E22、E32 (不可校正错 误) 和帧突发误码 (FBE, 也称作突发误码长度或 BERL), 以 上均为寿命到期指标。假设包含存档信息的光盘仍然可读, 当这 些参数超过下述规定之限值时, 也需要立即复制。

8.1.9.4 存档 CD-R 中的错误不应超过下表中的规定。这些均为最高值, 在此之后必须复制 CD-R。事实上, 能够实现且最好保持远远 低于这些数值的错误级别, 而且为了使光盘在需要进行重新复制 前能够保存一段时间, 必须满足该要求。平均值为1 的块错误率 和不大于 20 的最高块错误率均可轻易实现。此外, 抖晃也是用 于显示刻录在 CD 中的数据质量的有效诊断指标, 并且在写入 后, 应当予以测量。 3T 抖晃值不得超过35 nS (Fontaine and Poitevineau, 2005)。

 

帧突发误码 (FBE) <6
块错误率 (BLER) 平均值 < 10
块错误率 (BLER) 最高值 < 50
E 22 (可校正错误) 0
E 32 (不可校正错误) 0
3T 抖晃 <35nS

表1 档案级CDR 中的最大错误级别

8.1.9.5 DVD 的制作与 CD 极为不同, 虽然二者在很多方面都有相似之 处, 但是许多适用于 CD 的标准并不适用于 DVD。 DVD 的抖晃 通常以百分比表示。虽然测量单位不同, 但是两种光盘的实际抖 晃测量大致相同; 然而, 主要错误测量却极为不同。两种主要 DVD 的两种主要错误测量分别是奇偶校验内码错误 (PIE) 和奇 偶校验外码错误 (POE)。行业标准规定POE 应为零。虽然规定 了其他类型的错误测量, 但是在本指南写作时, 尚无为存档目的 规定的统一的阈值。 DVD 规范还规定任意八个连续 ECC (错误 校正编码) 数据块 (PI Sum8) 的PIE 最大为 280, 而且抖晃不 应大于 9%。 但是, 关于可刻 CD 的使用, 根据存档经验和测试, 建议最大错误级别约为红皮书建议值的25%。根据对 DVD 数字 的推断, 建议任何八个连续 ECC 数据块的 PIE 最大为70。应注 意的是, 没有对可存档状态中的可刻 DVD 进行大量试验以评估 这些数值的有效性。

8.1.9.6 初步调查显示可刻 CD 不一定会以线性方式出现故障, 因此, 对 初始误码率的较小的修改可能会对光盘的使用寿命产生较大的影 响。若干测试显示情况是这样的 (Track, 2000; Bradley, 2001), 但是, 对于该命题尚未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对光盘记录 长期进行的“纵向” 检查结合人工老化实验可能会得出更全面 的关于光盘稳定性因素的信息。缺乏一致研究的一个因素正是在 CD/DVD 驱动器生产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

8.1.9.7 黑色实线与虚线的对比(见图3) 显示初始记录越完善, 预期 使用寿命就会越长。若干测试显示情况是这样的 (Track JTS, 2000, Bradley IASA/SEAAPAVA, 2001), 但是并没有相关的 经验证据。虚线(始于较高错误级别) 以同样的速度递减, 但 是越早开始, 便会在更短的时间内达到故障级别。对光盘记录 长期进行的“纵向” 检查结合人工老化实验可能会得出更全面 的关于光盘稳定性因素的信息。缺乏一致研究的一个因素正是 CD/DVD 驱动器生产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

8.1.9.8 光学介质是一种复合材料, 包含有机染料和其他化合物等成分, 因此这些光学载体势必会因缓慢化学反应而退化。选择光盘作为 目标介质需要制定光盘监控程序和对接近LE 极限的光盘的再复 制程序。除非制定严格的测试和监控程序, 否则不提倡将可刻、 可重写 CD/DVD 用作存档载体。需要注意的是, 虽然绝对有必 要, 但是测试和分析会耗费大量时间, 从而对存档解决方案增加 长期成本。制定存档策略时须考虑这些成本。应保存测试结果记 录, 可每年偶尔对适当数量的承载档案信息的存储光盘进行测 试。当误码率增大时, 可将同一阶段或类型的所有光盘转移到一 个新的载体上。

 

accumulated CD-R errors over time

图3 CD-R 中随时间变化的累积错误

 

8.1.9.9  测试总结

8.1.9.9.1 写入时测试所有光盘。

8.1.9.9.2 拒收不符合规范的所有光盘。

8.1.9.9.3 存储所有光盘的相关测试记录。

8.1.9.9.4 定期对不同批次相当数量的存储光盘进行测试。

8.1.9.9.5 误码率增大时再复制光盘。

8.1.10 现存已刻录光盘的测试

8. 1. 10. 1 如果在创建时未对可刻CD 或DVD 上的资料数据进行测试, 则在当前状态下予以测试至关重要。由于光盘当前误码率对决 定其预期寿命起重要作用, 因此光盘必须经过严格的错误测 试。如果误码率经测试在表1 所示水平以上, 则应立即将内容 转移到新介质上。

8.1.11 测试设备

8. 1. 11. 1 建议使用配有专用或(至少) 规定驱动器的专业测试设备, 准确测试DVD 和CD。这些系统较贵, 但若要实现准确、可靠 且可重复的错误测量, 则必不可少。测试至少应符合《电子 成像———数字数据光盘存储数据验证用介质错误监测与报告技 术》(ISO 12142) 的要求。但是, 这些测试不会解决光盘驱 动器缺乏标准化的问题。本指南写作时有一个国际标准化组 织的标准项目, 即《电子成像———光介质存储信息的分类和 验证》(ISO N178), 其可解决驱动器兼容性这一具体问题。 虽然网络上有测试软件可用作共享软件, 但在存档环境下使 用前应予以谨慎评估。这些基于软件的系统依赖非标准计算 机驱动器的准确性。如果规定使用基于计算机驱动器的测试 系统, 则光盘制造商提供的专用系统可能会更有用。至少有 一家CD/ DVD 刻录机公司提供能用驱动器进行测试的软件。 应该依据有名的的经校准的测试系统检查使用CD 刻录驱动 器的测试系统的测试结果, 确保具有充分的合规性。

8. 1. 11. 2  市场上可以购得优良的光盘测试设备, 这些设备只能准确测 量本指导文件中规定的参数。而且, 测试这些参数得到的数 据仅适用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可能需要更高级的CD 和 DVD 分析测试设备。解决问题、选择空白介质或校准内部测 试装置时, 通过租借获得这类设备将非常有用。

8. 1. 11. 3  柯达公司(Kodak) 在其网页文件《CD 的耐久性和保管》 (Kodak, 2002) 中宣称其95% 的CD - R 将在办公环境下保 存数据100 年。这些测试结果常常为档案工作者所怀疑, 许 多档案工作者发现很难再复制测试, 并且很难再得到相同结 果。这可能归因于数据的不同解释和有关预期寿命预测方法 有效性的一些争论。即使这些测试结果经证明是对的, 且即 便CD 驱动器100 年后还能用(当然这几乎不可能), 档案中 5%的失效率也是不可接受的。该结论也表明需要具备可以监 控错误的程序。

8. 1. 11. 4  准确、高质量生产控制测试仪

8. 1. 11. 4. 1 本指南写作时, 基本模型使用准确、高质量生 产的控制测试仪的成本起步价格在30000 美元左右, 多个装 置则增加到50000 美元以上。成本由高质量参考驱动器产生, 其对于准确和可重复测试必不可少。所有测试仪均面向光盘 制造商市场, 用于控制生产。实际价格取决于可测参数规模 的范围, 其中许多与测试可刻光盘的存档可靠性无关。现有 3 家高质量测试仪生产商: Audio Development ( http://www.audiodev.com)、DaTARIUS (http://www.datarius.com) 和Expert Magnetic Corporation (http://www.expertmg.co.jp)。 制造商和供应商应就报价进行联系。

8. 1. 11. 5  中等质量生产控制测试仪

8. 1. 11. 5. 1 本指南写作时, 这些装置的成本范围在3000 ~ 11000 美元或更高。这些系统利用经特别选择和校准的标准 PC 驱动器测试所有规定参数。建议潜在购买者在考虑该中等 价位测试仪之前充分调查驱动器的类型和装置的准确性。另 外, 强烈建议依据已知标准对所有中等价位的系统进行定期 校准。目前, 中等质量测试仪的主要制造商是Clover Systems (http://www.cloversystems.com)。

8. 1. 11. 6  可下载测试仪

8. 1. 11. 6. 1 网络上有许多可下载测试仪, 即利用计算机内 置CD/ DVD 驱动器测量已刻录CD 和DVD 内的错误。但是, 鉴于软件的局限性和驱动器的不准确性, 即使不是全部, 大 部分可下载的测试仪不适用于存档目的。

8.1.12 访问和数据迁移

8. 1. 12. 1  离散载体如CD 和DVD 并不适合在线访问。利用馆藏时, 需 要工作人员对光盘进行执握。执握是这种介质的最大敌人之 一。应始终只执握光盘边缘, 不用时放置在外壳内。光作用 于染料视为破坏因素, 必须避免温度和湿度过高, 否则可能 加速光盘退化, 严重情况下甚至造成聚碳酸酯层脱落(Kunej, 2001)。光盘应存放在丙烯酸塑胶透明盒内, 不得使用廉价塑 料套, 否则可能会形成有害于光盘的环境。

8. 1. 12. 2 但是, 以访问为目的地复制是一项简单的任务, 可进行实时多 次复制。市场上有自动唱机销售, 利用适当的软件即可在线访 问藏品, 尽管复制到硬盘上可能更好。